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河曲 > 乡镇概况 > 正文

乡镇概况

 时间:2021-12-10       大    中    小     

  

西口镇

   地理位置:河曲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我县西北隅黄河东岸,北面、西面与内蒙古龙口镇、陕西省墙头乡隔河相望,东与楼子营镇为邻,南与巡镇镇接壤。全镇地形东北高、西南底,从坡顶到平川呈三级平台状。区域海拔800-1000米。 

  行政区划:辖南元、北元、坪泉、焦尾城、唐家会、沙畔、蚰蜒峁、科村、大东梁、铁果门、岱嶽殿、邬家沙梁12个行政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文笔镇古称灰沟营,亦称河保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城关,史称“紫塞雄关”,是重兵把守的“晋右严疆”,也是晋陕蒙商品集散的“水旱码头”,2001年撤乡并镇更为文笔镇2021年4月更名为现名。 

  主要产业:全镇土地播种总面积27810亩。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周边旗、县的“菜篮子”,被称作“花果之乡”。 

  近几年,西口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苦功,发展壮大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唐家会、南元村为辐射带动周边村的设施农业园区,抓住反季节,巧打特色牌,棚均收入30000元,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助推脱贫攻坚胜利收官。“一村一品”特色较为鲜明,焦尾城的葡萄、蚰蜒香瓜、唐家会的大蒜久负盛名。工业以电力、化工、建材产业为主导,形成以蚰蜒峁、科村、邬家沙梁为中心的工业园区,为全新型能源工业基地之一。镇内古迹名胜众多,有文笔塔、西口古渡、河神庙、岱岳、护城楼等。近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截止2020年底文笔镇实现了全面脱贫,广大群众迈上了小康大道。 

  2021年,准确把握我县“三区支撑,三县引领,争做西部发展领头羊,建设区域强县”发展思路,以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园林绿化产业:为了改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该镇完成了山地森林公园二期绿化,在唐家会、蚰蜒峁等村栽植经济林和景观树,改善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为村民带来了长期稳定收入。 

  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唐家会美丽乡村,借势六乱整治专项行动,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做强设施农业,拓展设施农业采摘园区建设;实施200亩鱼塘计划,挖掘休闲产业潜力;“项目为王”理念,做大“一村一品”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规划建设“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壮以田园观光、休闲娱乐、农家采摘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按照黄河文化与自然景观建设相结合,黄河文化与农业产业相结合的思路,重点规划了从唐家会三湾堂后大沟、石尧卜到北元白龙庙广场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农业公园、农业科技园、观光采摘、鱼塘垂钓等观光体验项目,充分发挥该镇地处县城的位置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打造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引资项目建设以蚰蜒峁、科村、邬家沙梁为中心的东山工业园区,现已入驻各类企业24家,形成以电力、化工、建材产业为主导为全新型能源工业基地之一。依托区位优势,引进焦尾城村葡萄酒产业项目、唐家会村“腊八蒜”、酱菜加工项目,带动全镇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形成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产业增效益、企业增利益的有机统一,调动农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实现集体、企业和个人利益三赢。 

  传统文化“正月十五转九曲,七月十五放河灯”是该镇两项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活动。每年正月十五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热闹非凡;九曲黄河阵,挂灯上万盏,出入口搭花彩牌楼。入阵观灯谓之“一年通顺”。七月十五放河灯,内容有祭禹、放灯、焰火,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名人:清代廉吏赵渊,字醴泉,文笔镇人,光绪十六年进士,历任四川知县、知府、道员。民国初年任山西省民政长(省长)。 

  “韩式密码”发明家韩聘鲁,文笔镇人,他运用数学原理编出“韩式密码”专册,对于军事密电工作大有用途。 

  农牧专家张立苑,文笔镇人,曾在法国蒙伯里农学院留学,曾任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农林厅长。 

  著名学者张克昌,字炽甫,文笔镇人,北京大学毕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电影事业家李映清,文笔镇唐家会人,曾任峨眉电影制片厂长多年。 

  漫画家苗地,文笔镇人,供职于《人民日报》社。 

  旅游景点 

  岱岳殿:位于县城东南十余里处岱岳殿村中,始建于金皇统元年,清明两代数次修葺。所供奉为“释、儒、道”三教合一,寺中元、明、清壁画是难的珍品,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过庙会(称天齐会)。 

  文笔塔:位于县城东5公里大东梁上,建于乾隆五十九年,文笔俗称“状元笔”,为我县一大文化景观,文笔镇也因此得名。 

  护城楼:又名玉皇阁,位于县城北墙外数十米处,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 

  禹王庙:在县城西门外的黄河岸上,乾隆十六年建,每年正月初三、三月十八、七月十五三次庙会。 

    西口古渡:禹王庙戏台西侧,为旧时走西口水路必经之地,亦是黄河航运重要码头之一。古渡广场是我县文化交流、休闲娱乐、集会庆典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   

  

楼子营镇  

  地理位置:地处河曲县东北部,东接刘家塔镇,南与巡镇接壤,西连文笔镇,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距河曲县人民政府约15千米。分为山区、半山区和河川区三类地形结构,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海拔1100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无霜期135天。

  行政区划下辖楼子营、河湾、罗圈堡、娘娘滩、马连口、梁家碛、吴峪、大峪、天洼、大塔、上南沟、柏鹿泉12个行政村,总面积61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原内蒙古准格尔旗楼子营寨迁入现楼子营境内建军营,楼子营镇因而得名 

  主要产业2021年,楼子营镇有耕地面积12222亩,水地面积4820亩,人均耕地1.9亩。现有2个种植业示范片,分别为柏鹿泉村有机红葱、西瓜、香瓜采摘观光示范片和楼子营村红辣椒种植产业示范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纵向拉长链条,横向拓展业态,依托粮食种植,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成长,支持香山酒厂、辛公府醋业、驿腾养殖合作社等企业发展。 

  旅游文化产业按照“一区三景”的功能定位,以柏鹿泉村、罗圈堡村、娘娘滩村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产业,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疗养、采摘、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 

  传统文化:楼子营镇每月逢二举行传统古集会,四月初八举行香山寺庙会 香山寺位于楼子村镇辛家坪自然村,始建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吸引了晋、陕、蒙无数的游客前来旅游 

  历史名人:燕治国,河曲县楼子营村人,国家一级作家,省文联副主席。 

  张美兰,河曲县龙湾村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西戏剧家协会理事,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政协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旅游景点 

  娘娘滩:面积近13公顷,是个“凸”形小岛,为塞上有名的小绿洲。人在岛上可以听到晋、陕、内蒙古三省、区的鸡鸣。传说西汉初年吕后专权,将薄太后及其子刘恒贬谪于此。其后刘恒称帝(汉文帝),于滩上建娘娘庙,故名娘娘滩。滩上风光秀美、景色诱人,夏秋之时,四周水波浩荡,滩上农舍在葱绿中忽隐忽现,别有韵味。 

  香山寺:始建于明朝末年,由晓安祖师创建。位于辛家坪香山山腰,南临黄土南梁原始林区,依山临水,清雅幽深,景色秀丽,极具北国风光。 

  罗圈堡:始建于明正统年间,是河曲明长城边口上的一个重要据点,雄踞高岗,北临黄河,是明代九边重镇山西镇辖的重要边堡之一。站在罗圈堡高岗上登高远眺,蒙、晋、陕三省形势尽收眼底,东望楼子营堡,西接焦尾城堡,俯瞰河中心娘娘滩。烽台相望,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 

巡镇镇 

     地理位置:巡镇镇,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地处河曲县西部,东与鹿固乡毗邻,南与旧县乡沙坪乡2乡相连,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府谷县隔河相望,北与文笔镇楼子营镇接壤,距河曲县城约17千米,区域总面积85.57平方千米。 

   1949年,巡镇镇境域属河曲县第三区;1984年,由巡镇公社改为巡镇镇。截至2018年末,巡镇镇户籍人口为13921人。截至2020年6月,巡镇镇下辖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河北村。 

   行政区划:巡镇镇下辖14个行政村:河南村、河北村、河会村、樊家沟村、黄柏村、双庙村、桃山村、曲峪村、阳面村、石梯子村、五花城堡村、五花城村、夏营村、杨家寨村,镇人民政府驻河北村。 

    地形地貌:巡镇镇沿河川底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土地较平整,其余东、北部为半山区。

    气候巡镇镇全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无霜期140天。

    水文巡镇镇怀抱黄河,黄河由西而南,流经境内13千米。

    自然资源巡镇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资源、煤层天然气;其它自然资源有水资源。巡镇镇有耕地25000亩,人均1.6亩;有林地28000亩。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巡镇镇有幼儿园3个,在园幼儿182人,专任教师27人;小学6所,在校生803人,专任教师12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5人,专任教师6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巡镇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8个。巡镇镇9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0%。截至2011年末,巡镇镇有中央、省、市、县等103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56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巡镇镇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8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3张;专业卫生人员51人,其中执业医师17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0.5人。2011年,巡镇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000人次。2011年,巡镇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9%。

    邮政电信巡镇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250千米,投递点40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72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9万件,全年征订报纸22万份、期刊2万册;有固定电话用户1000户,移动电话用户8300户。

供电巡镇镇有35千伏变电站1座,有主变压器5台。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传说尉迟敬德得马于此,称巡镇为“得马水关”;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此境内设巡检司,得名巡检司村;明清朝时期,为集镇,得名巡镇。 

   文物古迹:巡镇镇古迹有禅房寺。禅房寺又名禅会院,位于巡镇镇东侧洞沟。在石崖上雕凿石洞,内有佛像。寺原有八景:翠峰罗汉、碧峰观音,洗心洞高、卧龙石秀、飞泉挂壁、捕塞凌空、古窨玲珑、太湖淼漫。现寺院已毁废,仅有残缺石洞石像。  

    

刘家塔镇  

    地理位置刘家塔镇地处河曲县北部半山区黄河南岸,距县城20公里。北与内蒙准格尔旗隔河相望,东与偏关县相邻,西南与楼子营镇、巡镇镇、鹿固乡、前川乡四个乡镇接壤。境内交通便利,黄河公路、铁路大桥北接内蒙,沿黄旅游公路、灵河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刘马线横切东西。区域海拔960-1410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0天,降雨量447毫米。属半山丘陵沟壑区。  

  行政区划:辖刘家塔、董家庄、郝家沟、坪头、石城、崔家第一、李家第一、长尾沟、阳尔塔、路铺、万斛、冯家庄、中邓草也、前大洼、后大洼、树儿梁、山庄头、下养仓、上养仓、东梁、碓臼也、黄尾22个行政村,总面积129.31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刘家塔镇因有一刘姓人家住一塔上而得名。1958年设刘家塔公社,1984年置镇,2001年撤乡并镇时将原来的树儿梁乡并入刘家塔镇。 

  主要产业 

  种植业方面:全镇农业方面主要种植玉米、谷子、糜子、绿豆、黑豆等小杂粮为主;全镇种植专业合作社有35个,主要有冯家庄村--河曲县兴胜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年种植优种谷子300亩,有1个家庭农场--河曲县兴丽农作物种植农场,年种植玉米500余亩。2016—2021年,28村实施优种杂粮种植项目,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产业支撑,与此同时各类惠农补贴,农业保险按时足额到位。2018—2021年,黄尾村、前大洼村、沙咀村、上邓草也村、中邓草也村、后大洼村等6村蓖麻养蚕产业全面实施,为农户增收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这些措施(地膜覆盖、抗旱、保险、补助等)有力地保证了全镇农业的健康发展。 

  养殖业方面:刘家塔镇大力发展养殖业,为全县肉、蛋供应发挥积极作用。一是依托大象集团形成“公司+合作社”代养模式,加快发展该镇生猪规模化养殖。该镇已在碓臼也村建成河曲县双龙养殖场,养猪2800头;在李家第一村建成天德利养殖有限公司,养猪1000头;2021年又在万斛村新建成河曲县松彦养殖有限公司,养猪1000头;在冯家庄新建河曲县进东养殖场,养猪530头。未来将重点打造长尾沟、崔家第一、李家第一、东梁4村为养猪示范村,争取三年内将刘家塔镇打造成养猪示范乡镇。二是利用“规模化养牛厂建设+农户代养+奖补政策”的模式,积极探索肉牛养殖发展。该镇目前肉牛存栏量987头,其中规模以上养殖626头,占比65.2%,较去年存栏量增加230头规模化养殖中以旭泰养殖场肉牛500头,福瑞达养殖合作社肉牛70头,达利顺牧业有限公司肉牛56头。今年全镇肉牛预计出栏280头,直接经济效益140万元,未来该镇将继续通过“标杆示范”引导扶持肉牛养殖,在三年内争取肉牛存栏量达到1600头以上,按年创收增加100万元的速度稳步提高。 

  工矿业方面:刘家塔镇有丰富的煤炭、石灰岩、硫铁矿、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全镇现有山西神达梁家碛煤矿(原煤年产值300万吨),山西神达惠安煤业有限公司(原煤年产值150万吨)山西中炜炬田煤炭运输有限公司(年煤炭发运300-500万吨),桃园华川洗煤厂(年洗原煤100万吨)。所有煤炭资源均运往鲁能大电厂、煤矸石电厂,以及通过准朔铁路销往全国各地。 

  文化旅游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千仞绝壁弥佛洞位于刘家塔镇的石城村崔家第一梆纽子,碓臼也灯盏盏等优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2021年招商引资,着力开发弥佛洞——龙口一线的旅游业借助忻州古城“逛古城、品文化、识忻州”县域旅游文化招商活动,加大推介力度,展示刘家塔镇地方文化,让投资方感受到刘家塔镇的人文魅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引资项目利用梁家碛露天煤矿复垦契机引进速生、适应性强、易繁殖的新品种药材植物构树,此项目可对土地复垦及经济收益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目前钙果销售情况良好。利用准朔铁路项目、中炜巨田煤炭集运站项目契机,在坪头村打造高标准农田500亩,将黄河水上提到坪头村,配套喷灌设施,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与推广。 

  传统文化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抬头,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农历二月初二也是刘家塔镇碓臼也村一年一度的“灯盏盏”传统古会,“灯盏盏”是由蒸熟的黍子面捏制而成。外面是形态各异的人物、花草、乌兽等形状,单面放入灯油插一灯芯,夜晚点亮犹如繁星,其是好看。古会当天碓臼也村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手持自家的灯盏盏,相约村委大院,分案摆放,浇油点灯,全村男女老少在八音鼓乐的引领下围灯而转,将心中的美好愿望寄予明灯,期盼一年通顺安康。 

  历史名人: 

  张元恩:刘家塔镇碓臼也村人,字沛多,号春台,一号唐山。道光壬午领乡荐,考取景山官学。己亥任汾阳县教谕、怡然之官,咸丰间,升大同府教授,以老乞休。 

  张直仪:刘家塔镇碓臼也人,高级兽医师,晋陕蒙周边地区收益权威。 

  刘毅:刘家塔镇坪头村人,曾任忻州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 

  旅游景点 

  弥佛洞 位于县城东北46公里处,石城村北的黄河绝壁上。进洞须经羊肠小道,中间有2尺宽、1丈长的独木桥,桥下是万丈深渊,黄河奔流而下,令人俯仰眩然,洞内套洞,不知其深。洞中有弥勒佛石像,像后有穴,不知深浅。民国初年,有僧名“真空”者,重修佛洞,用石砌成一处两层的院落,称“石径禅院”,上层3排,下层4排。内有如来佛像、财神塑像、八洞神仙等。该寺楹联“佛洞无光凭月照,山门无锁待云封”,形象地概括了景观的恬静幽雅。每逢正月初八,佛洞庙会,进香者络绎不绝。   

  龙口峡谷 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处。黄河两岸石壁陡峭,怪石倒垂,黄河被挟持其中,河水至龙口喷薄而出,声若雷鸣,至龙口水利枢纽后,展开了一片河谷平原,水流骤然变宽变缓,形似“龙口”,故名之。现在有“龙口平湖”、“龙口夕照”、“龙口听涛”等自然景观可供观赏。   

                                                                               旧县镇

    地理位置:河曲县辖区半山区乡镇,位于县城西南42公里处。东北方向与沙坪乡为邻,南与社梁乡接壤,西面与陕西省木瓜镇隔河相望。平均海拔1065米,年均气温8.8,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无霜期130余天,风沙大,多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 

    行政区划:辖旧县、杨家沟、纸房沟、小五村、上炭水、大王家墕、刘元头、杨家窊、火山、沙万、走马梁、菅家沟、硬地峁、范家梁、何家墕、河畔、铺沟17个行政村,总面积58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据清道光十年《河曲县志》载:旧县五代北汉时置雄勇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立火山军,治平四年(1067年)置火山县,金贞元元年(1153年)置河曲县,直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河曲县治迁于河保营,旧县不再是县治所在。1958年8月设立旧县乡人民公社。1984年9月实行政社分家,恢复乡镇建制,改为旧县乡。2020年撤乡建镇。政府所在地旧县村因其自然地貌被称为“凤凰城”,古城墙、古院落等保存较好,宗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4年旧县村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村。 

     主要产业 

    农业:粮食作物以糜子、谷子、玉米、马铃薯、豆类等杂粮为主,2020年粮食总产量2500吨,其中谷物2073吨、豆类25吨、薯类200吨。畜牧业以猪、羊、鸡为主,猪存栏一般保持在1650头,羊存栏一般保持在1500只,鸡存栏一般保持在23000只,大牲畜存栏一般保持在100头。特色种植业方面,杨家窊红葱在闻名周边旗县。 

    工业:境内交通便利,煤、铝、铁、硫磺等资源较为丰富,尤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探明煤炭储量达40亿吨。全镇经济活跃,早在1996年就成为忻州地区首批亿元乡之一。2014年县委、县政府确定打造“旧县煤炭物流园区,旧县山煤煤电铝循环工业园区”两个园区,现有山煤旧县露天矿、晋神沙坪矿晋能猫儿沟矿神达大桥沟等四座煤矿进行露天和现代化井工开采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大。 

    服务业:商业和第三产业繁荣,有农商行、邮储等金融单位,餐饮、住宿、文化、药店等店铺229个运输车队个,还有可容纳120余户周边最大的集贸市场,每当逢“九”一集,群众售卖农副产品、采买购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商家生意十分红火。 

    引资项目:该镇引进外省企业在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和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投资绿色矿山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既美化了环境,又改善了民生。 

    传统文化海潮庵庙会是河曲县规模最大的庙会,每年正月初八,村民吃素食,到寺庙烧香、磕头、上布施。本县境内及周边各县以至陕西、内蒙等地的善男信女前来赶会者甚众。山门外及涧河街道上商贾云集,百货杂陈;从早到晚,寺庙内外,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从七孔桥到杨家沟口,全是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的人流,寺庙内外香烟弥漫,炮声震耳欲聋。 

    历史名人旧县人杰地灵、人才济济。古代有元曲四大家白朴、明代兵科给事中苗朝阳、清道光年间大定府知府黄宅中,更有白贲、白华、白有光、黄庭幹等 进士举不胜举。近代有全国劳模李振富(1989年、1995年),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水利系统劳模(1989年)、包户小流域治理创始人苗混瞒。 

    旅游景点 

    海潮禅寺位于旧县的涧河之滨,又名海潮庵,有“晋西北小五台山”美称。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占地20余亩,容十二座庭院,数十楼阁,整体布局倚山势而建,为三层,以弥勒殿、观音殿、藏经阁三点为一线中轴,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方丈院、西花园。寺内殿宇楼阁、雕梁画栋,楹联匾刻构思奇妙,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鉴赏价值。 

    旧县村:位于河曲县境中部偏西,面临黄河,北踞高岗,东、南、西三面临沟,城垣顺山势而起落,依沟壑而曲折,南北稍长,东西较窄,北部较阔,西南部狭长,形状犹如凤凰展翅,故又有“凤凰城”之称。据清道光十年《河曲县志》载:旧县五代北汉时置雄勇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立火山军,曾经是历代王朝抵御漠北入侵的头道防线,也是防御瓦刺、鞑靼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头道屏障。元晚期至明早期百多年中,旧县始终保留着区区六里方圆之地。自元以来,只有土围子,明初进行过修复,景泰、嘉靖两朝得不同程度修缮。明万历间,在河南做官的河曲旧县籍苗朝阳偶遇河南籍山西巡抚侯于赵,共同商议重修旧县城事宜,并向朝廷力陈旧县之要害,后侯于赵从平潞二府调一万多兵员,历经一年的时间修复旧县城,修复后,旧县作为晋西北头道要塞,又是经济重镇,时称“金汤要径”。2012年12月,旧县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646个传统村落之一。


                                                                       土沟乡

   地理位置:位于县城东78公里处,是河曲的东大门,北靠偏关,东接五寨,西与前川乡、单寨乡相连。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300米,属典型的黄土高原高山区。地貌特征为山高坡陡,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气候类型为凉爽干燥的温带大陆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多风干燥,全年降雨稀少,无霜期短。

  行政区划:辖土沟、河岔、黑豆洼、铺路、兔坪、上庄、新尧圪洞、寨洼、村沟、榆岭洼、石家梁、王家山、马圈洼、石尧洼、前下庄、后下庄、横梁会、岳家山、俊家庄梁、俊家庄河、榆立坪、潘家山22个行政村,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全乡1747户 4697人。

  历史沿革:1959年设土沟乡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土沟乡人民政府。

  基础产业:全乡耕地面积37600亩,为坡耕地与少量坝地。粮食作物有土豆、玉米、糜子、谷子、黍子、豆类及其它小杂粮,油料作物有葵花、黄芥。全乡养殖种类有猪、牛、羊、鸡。林业树种有杨、榆、槐、松、柠条、沙棘。退耕还林(草)16000余亩。

  该乡的三大支柱产业为粮油、养殖、土豆。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依托榆岭洼新农村、山西晋北农牧业有限公司、山西莲芯硒美有限公司三个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民打造优质小杂粮、生态畜牧、优质种薯和商品薯基地三个基地,结合强农项目的实施,引导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转型,增加农民收入。三个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先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逐步发展壮大,为全乡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2014年,县委提出“建设以土沟为中心的生态农业园区”,乡党委、政府拓展思路,提出“围绕建设以土沟为中心的生态农业园区,以龙头带动、项目支撑、科技培训、集约经营为抓手,推动农业产变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014年底,大畜存栏800头,羊存栏8822只。粮食总产量678万公斤,人均纯收入4520元。

  交通通讯:土沟乡交通便利,东面是209国道,南面是308省道,西面是县道巡大线,北面是与巡大线和208国道路相交的巩磨公路,四条交通干线紧围土沟乡形成环乡公路。特别是2014年临河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土沟乡潘家山村、榆立坪村离高速口仅6公里,使全乡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辖区内连接22个村的通村道路全部为水泥硬化路。全乡90%的村接通了宽带、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移动网络覆盖全乡。

  科教文卫:全乡有联合学校一所,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土沟村,共有学生38人,教职工40 名。乡内有卫生院1所,人员4名。新建起乡村合一的乡文化站,室内面积540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在土沟、河岔、黑豆洼等12个村修建了标准篮球场。文化惠民工程覆盖全乡,村村都有图书室,乡政府为各村配备了图书专柜,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2013年在土沟村新建了300平方米的乡邮政所。

  社会事业:乡里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三资代理中心。推进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划分16个网格,选配了网格长,6个村建立了社会管理服务站。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和争取上级水利投资,继续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潘家山等3村做了集雨场或水窑,为村沟村和俊梁村新建了提水设施,为榆岭洼等5村新打深井5眼,自来水覆盖2961人,覆盖率达64%,22个村实施了路灯亮化工程,完成王家山等5村40多户的移民搬迁工作,对 542户1307名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346名特困户纳入农村低保,58名纳入五保供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1763人,覆盖率89% ,新农合参保人数3086人,覆盖率99.5% 。

  乡镇亮点:榆立洼新农村 本村民营企业家张福田从2008年开始,个人先后投资6300多万元,为村里修坝、造地、打井、修路,使榆岭洼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基层民主法制示范村”。2014年5月被山西省评为“全省最美旅游村”。2014年6月份,完成了全国生态文化村申报工作,7月份成功申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近年来,该村依托本地优势,种、养、加并举,逐步形成以种植高端反季节水果为主的生态农业园区。建成现代化猪场和启动舍饲养殖羊场。同年,建成原生态小杂粮基地,发展4类14个品种棚内的水果正常生产上市后,1个大棚纯收入可达1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可增加5000元。

  山西晋北农牧业有限公司 位于土沟村,占地面积46亩,2010年10月注册成立。土沟籍民营企业家岳屹先后投资1900多万元,初步构建起以肉羊育肥、种羊繁殖为核心,包括饲草种植、屠宰加工、生物有机肥等项目的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忻州市“百强养殖企业”、“优秀养殖牧场”、跻身农业部、财政部确定的山西省6家现代农业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行列。2014年,公司与内蒙古大学等机构合作,在全市率先引进“同期发情、人工配种、胚胎移植”先进技术,探索生态化养殖,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养殖为主的生态农业园区。

  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位于土沟村,负责人尤金莲。主要业务包括富硒农作物技术研发、种植、贮藏、购销、深加工、畜牧养殖、种业、物流配送、农资销售等,富硒农产品主要有小米、美葵、紫薯及多种杂粮。已取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农产品认证。公司注册“莲宇康”商标,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全国第一家“万亩富有机硒农产品”功能性农业示范基地。2014年公司在忻州市发展富硒农作物5600多亩,其中本县3200多亩。

  土沟联校 2008年以来,累计为30多名孤儿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全免费教育,得到社会各界赞誉,被称为为“孤儿学校”。忻州市政协近年来每年在土沟联校开展帮扶活动。联校生活老师张留寨,用爱心照顾孤儿,被称为“孤儿保姆”,2013年荣获“山西最美乡村教师”的称号”;2014年获“感动山西提名奖”。  


  

  

鹿固乡  

  地理位置鹿固乡地处河曲县中部半山区,东靠单寨乡,南与沙坪乡相连,西接巡镇镇,北邻刘家塔镇,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8公里。全乡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形,南曲沟流域南石沟流域横贯东西,将全乡分割为南北块。平均海拔1210米,最高海拔1480米,最低940米,相对高差540米,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

  行政区划鹿固乡辖金鹿固、石仁村、乔鹿固、下榆泉、上榆泉、白家墕、南沙窊、杨桥窊、王寺峁、阳坡泉、祁家墕、城  塔、寺  墕、大  梁、骆驼墕、磁  窑、辉  塔、墕  头、七  星、后  川、前  沟、刘家沙墕、石家庄、南  墕24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3063人。 

  历史沿革1956年设鹿固乡;1958年将鹿固乡并入巡镇人民公社;1959年设鹿固人民公社;1984年,撤消鹿固人民公社,改为鹿固乡人民政府;2001年撤乡并镇,将原寺也乡并入鹿固乡。2021年撤乡并镇,将原前川乡七星、后川、前沟、刘家沙墕、石家庄、南墕等6个行政村并入鹿固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乡耕地面积5.4951万林地25127亩,退耕还林5407.2亩。人均耕地4亩。 

  林业资源:林地25127亩,分布不集中,主要树种是杨树、槐树、柠条等林木和海红果、海棠果、槟果等花果树 

  矿产资源:全乡地下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较好 

  主要产业 

  农业粮食作物种植以谷子、糜子、玉米、马铃薯、豆类等杂粮为主;畜牧业以养猪、羊为主猪存栏数一般保持在2300头左右;羊存栏数一般保持在7300只左右 

  林业:地上林果业树种多样有苹果、槟果、沙果、海红果、海棠果等地方特色小品种果类,种植面积达到8千余亩,素有“花果之乡”的美称 

  工业:境内分布有3座煤矿,分别是北部的晋神磁窑沟煤矿、中部的华鹿阳坡泉煤矿、南部的鲁能上榆泉煤矿。 

  历史名人金熙英(1920.1---2001.3),小名金礼,金鹿固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河曲县二区战地动委会武装自卫队政治教员、第五实验区主任、牺盟会支部秘书、河曲县人民政府区长、县贸易局局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河曲县县长、晋绥二分区工商局局长等职,1949年赴延安学习。1953年4月调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1968年任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基建组副组长。1972年任国家计委计划组负责人。1977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5年退居二线,任国家计委顾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董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会长等职。他参与了国民经济八个五年计划的拟定与实施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景点 

  也头辽代砖塔 

  位于墕头村东南山上,始建于辽代,塔高9米,塔体呈正六棱形,塔身为六角三层密檐式实心结构,塔基砌筑砂石。由于年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人为破坏,塔身开裂,塔基下陷,几近坍塌。为加固保护文物,在乡村两级的倡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2011年对古塔进行了修缮。如今,游人络绎不绝,千年古塔焕发出昔日风采。  

  金鹿固文化生态园 

  位于金鹿固村,由文笔塔、金氏祠堂和金熙英纪念馆三个景点组成。文笔塔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塔高7.3米,文革时被红卫兵“破四旧”拆除,2009年由村内募捐重修。2012年,为敬祖孝亲、福佑子孙和传承家训,金鹿固村发起修建金氏祠堂的倡议,倡议得到了金氏族人、各级领导和相关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2014年圆满竣工,并于当年农历七月十七日举行了开光剪彩仪式。金熙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已故的金熙英同志而建

社梁乡 

    地理位置社梁乡位于我县西南,黄河东岸,北面与旧县镇、沙坪乡相邻,西面陕西省府谷县隔河相望,东与沙泉镇为邻,南与保德县接壤。全地形东高、西底,区域海拔900-1350米。 

  行政区划:辖社梁尖山韩家湾围坪堡宅梁木柯桥井沟柳家甲新窑裴家甲贾家墕郝家墕刘家沟、赵元头、窨子、井裕沟、军池17个行政村,总面积88.7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社梁乡原辖10个行政村,2001年原新窑乡16村并入社梁2019年社梁乡26村撤并为17个行政村 

  主要产业耕地面积4.7万亩,户籍人口3042户8125,常住人口1012户2103人,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光伏产业为主。 

  社梁乡属高山作农业区域,农业基础条件薄弱,以粮油、畜牧为主,农产品有糜子、谷、土豆、杂豆等。畜牧养殖主要是小尾寒羊、盖绒山羊、长白猪、蛋鸡养殖等。2021年饲养羊存栏8700只,猪2200头,蛋鸡20000只。社梁乡境内有国营菜水湾林场,同时,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铝矿等矿产资源,分布在军池、刘家沟、黄咀、郝家墕等村。2016年以来,全乡已建成光伏发电2400KW,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全乡经济总收入9100万元正在开工建设中的山煤河曲2×350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位于我乡赵元头村,建设规模为2×350MW循环流化床机组,总投资32亿元,年发电量35亿度,2020年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省重点项目 

  传统文化“正月十五井裕沟古会月十五裴家甲庙会”是该两项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活动。 

  旅游景点 

  文殊寺:位于新窑村,始建于清代数次修葺。寺中雕塑、壁画是难的珍品。 

  龙佛寺:位于裴家甲村建于清代近年来进行了修缮,为我一大文化景观,每年农历3月15、10月庙会唱戏,周边赶庙会游人较多 

  村级组织情况 

  全乡辖18行政村,党员302名。其中机关支部4个,党员31名。农村支部17个,农村党员271个。截至2020年底,17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高于20万元以上的村有7个,高于100万元的村1个。2020年度,全乡5个村支部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支部,17个行政村均有100平米以上的村级活动场所运行。 

  发展规划 

   2025年,全乡富硒杂粮种植达20000亩,种植蘑菇农户达到100户以上,大棚数量达到120座,种植面积达到130亩形成生产、储存、销售、加工全产业链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格局。乡域内的煤炭、铝矿石、石灰石等资源大力开发,山煤电厂扩建400MW项目完工,建成重要煤电能源基地。  

 

沙坪乡 

    地理位置沙坪乡位于河曲县中西部,距县城约30公里,属于半山区乡镇,周边分别与巡镇、旧县、单寨、鹿固接壤,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型分布,平均海拔1150米,最高海拔1230米,最低海拔950米,相对高差280米,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区。 

  行政区划全乡现辖沙坪、前麻地沟、后麻地沟、郭家庄、武家庄、陆家寨、丁家洼、翟家沟、许家坡、石偏梁、砖窑沟、深也12个行政村,总面积87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1958年设立沙坪公社,1984年建沙坪2001年撤乡并镇合并了葛真龙乡 

  主要产业全乡土地播种总面积3.1万亩。 

  1、种植业:全乡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大豆、糜、谷及其它小杂粮等,2020年粮食年产量1017万斤 

  2、畜牧业:畜牧业主要以饲养猪、牛、羊为主,全年猪存栏量一般保持在3500头左右,羊存栏量3800只左右,牛300头左右; 

  引资项目2019沙坪乡党委、政府秉承国家“藏粮于田,藏粮于技”的战略与忻州涌盈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以许家坡、下也等11村为试点,上马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农村土地开发等项目,目前已完成许家坡、白道反、白家咀、魏家沙坪、乔家沟、下也6村总计610618亩未利用地的承包工作,流转耕地7525.4亩,项目开发完毕后,可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形成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经营区 

  旅游景点 

  传承红色历史基因,打造党史学习新阵地。2021是红色之年,薪火相传的“红船精神”转眼已传承百年,而我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丁家洼支部正是“革命火种势渐燎原”的历史见证。支部旧址修缮完工之后,上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人民法院等单位先后在丁家洼挂牌设立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学试点,廉政教育基地。2020年,乡党委曾在支部旧址开展了“践行领袖嘱托,率先蹚出新路”的党建日主题活动,活动当日累计有1000余人次前来学习参观,接受红色洗礼。丁家洼支部作为中国共产党河曲县第一个支部旧址既是党史教育基地也是红色旅游景点,深入挖掘其红色历史内核不仅对推动全乡的爱国爱党教育活动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望开发出带动乡村经济振兴的新引擎。  

  

沙泉镇

    地理位置沙泉镇位于河曲县南部翠峰山下,朱家川河畔,东邻五寨县,南邻岢岚县,西接保德县。神朔铁路、神河铁路、韩河公路、338国道穿越境内,交通便利。国家天然气输送管道横穿境内。全镇耕地10.4万亩,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11724人。境内矿产资源贫乏,属典型的高山纯农业乡,区域海拔1300-1697米。 

  行政区划辖朱家川、前红崖、寨坡、芦子坪、铺上、南天窊、沙泉、石沟塔、坡底、后红崖、阴塔、高家会、东新尧、李家沟、南后沟、石墕、双神堂、翟家窊、神树咀、赵家沟、贾家山、书石墕、金家沟、泥彩、大尾塔、阁老殿等26个行政村,总面积308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1958年属沙泉公社,1966年建阴塔公社,1984年建沙泉乡,2001年区划调整后,阴塔乡并入沙泉乡,统称沙泉乡,2019年赵家沟乡、沙泉乡撤乡并镇设立沙泉镇。 

  主要产业全镇土地播种总面积75856亩。沙泉镇地处河曲县高山区,境内矿产资源贫乏,经济收入长期以来一直以农牧业为主,物流业、运输业、修理业、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较发达,粮食作物适宜种植糜子、谷子、土豆、杂豆类;经济作物主要要黄介、胡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年平均存栏羊1.4万只、牛 320头,鸡5500只、猪400头。 

  引资项目:近年来沙泉镇引进世德、远洋、伟浩工贸3座储煤台,引进山东山水集团水泥厂,国京风电100MW风电项目,建设LNG加气站3座。正在与驻村帮扶单位国际能源集团策划实施20万KW光伏项目,将有力带动全镇经济。 

  传统文化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是河曲县沙泉镇李家沟的传统庙会,届时三省五县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举家出动前来李家沟赶庙会,这天保宁寺八龙爷的香火最旺,为家人祈福保平安成为当地老百姓一种风俗习惯。沙泉镇每年阴历五月十三传统古会,届时游人如织,周边县份商贩汇集沙泉集贸市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旅游景点 

  翠峰山:翠峰山位于河曲县南端原赵家沟乡,为县域最高点,海拔1697米,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境内裸露着亿万年前原始地壳运动的痕迹,仍保留着黄土高原原始地貌,有亘古荒塬之称。 

  山势莽莽,森林葱翠,被美术界誉为国内罕见的“虎斑纹”原始地貌,犹如黄土高原上一轴色彩纷呈跌宕有致的中国水墨画成为美术界艺术采风的理想去处,近年先后有吴冠中、龙瑞、许仁龙等一大批著名画家多次到这里进行艺术采风和创作体会,是广大旅游爱好者的优选之地。受地域气候影响,翠峰山在暑热盛夏也以清凉闻名,是人们避暑圣地。 

  保宁寺:保宁寺位于沙泉镇李家沟村,与五寨县相接壤,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是保宁寺的传统庙会。近年来,保宁寺“八龙爷”闻名于晋、陕、蒙等地,有很久远的民间传说,通年香火不断,寺内外独有的建筑风格成为李家沟村的一道风景线。 

 

单寨乡  

  地理位置:地处河曲县南部高山区,距河曲县城约45千米东经110°-110°13′,北纬35°-40°之间,东与土沟乡隔沟相望,南与沙泉乡比邻,西与沙坪乡鹿固乡相连,北与鹿固乡、偏关县接壤, 区域海拔1300-1500米。

  行政区划:辖单寨、新林、上打回头、紫河、胡家坪、红崖峁、马束坪、高家寨、阳漫梁、星佐、前川、瓦窑坡、龙泉沟、王龙家咀、夺印、沙坡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308人,总面积187.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4311亩,林地草地面积132173县阴山国营林场在我乡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7.04%。农业生产以糜谷、山药、玉米、豆类、油料等大秋作物为主,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 

  历史沿革1958年为单寨公社,1984年建单寨乡,2001年撤销红崖峁乡,将红崖峁、马束坪、草家坪、窑峪、瓦窑坡、沙宅、高家寨、紫河、胡家坪、东会10个村划归单寨乡管辖2021年撤销前川乡,将前川、星佐、沙坡、夺印4个村划归单寨乡管辖乡人民政府驻单寨村。 

  主要产业 

  1、种植业。全乡播种面积为5.41万亩,产量为8200吨。主要作物为谷子、糜子、玉米、马铃薯等。全乡有马铃薯储藏窖24个,建筑面积8550平米,可储藏马铃薯4300吨。依托本土企业圣达精制淀粉有限公司,加强主体带动,形成脱毒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2、养殖业。全乡猪存栏2432头、牛251头、羊6027只。目前新林万头种猪场已建成投运,2021年在单寨村新建1个公猪站,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富硒杂粮提供条件。 

  3、林果业。2020年我乡与年产5万吨海红果饮料的海红爽公司利用扶贫资金、退耕还林、提质增效项目,在上打回头村打造了一个1000亩的好红果基地。2021年,我乡依托优质的海红果树资源,与四海进通、海红爽公司进行合作,探索新的公司提供田间管理模式,农户种植的经营模式,逐步做大林果产业,目前,我乡已经与公司签订了海红果购销协议。 

  4、光伏产业。全乡建有16座村级光伏电站和15户户用光伏电站,总规模1885kw,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60万元。 

  传统文化 

  单寨乡因传说隋朝末年,单雄信带兵路过该地安营扎寨,故而得名。 

    

 

关闭本页